一、农作物主要病虫鼠螺发生趋势
根据我市早稻后期病虫源基数,结合晚稻品种布局、栽培条件、气候特点及历史资料等因素综合分析,预计我市下半年农作物主要病虫鼠螺发生呈中等局部大发生态势(详见表1)。
1、水稻病虫预计总体发生程度为偏重局部大发生,基本与去年持平。主要病虫有稻飞虱、稻纵卷叶螟、纹枯病、稻瘟病,其次为细菌性条斑病、白叶枯病、钻蛀性螟虫、稻曲病、福寿螺、鼠害等。
2、玉米、甘蔗、花生等经济作物病虫预计总体为偏轻局部中等程度发生,基本与去年相似。主要病虫有玉米纹枯病、玉米蚜、玉米螟、甘蔗螟虫、甘蔗绵蚜、甘蔗蓟马、花生叶斑病、花生蚜虫、花生蓟马等。
3、果树病虫预计为偏轻局部中等程度发生,基本与去年持平。主要病虫害有危害番石榴、柑桔、杨桃、大青枣、沙田柚等多种水果的果实蝇,沙田柚黑斑病,柑桔红蜘蛛、锈壁虱、蚧类、潜叶蛾、炭疽病、荔枝蝽蟓、龙眼角颊木虱等。
表1 2017年下半年农作物主要病虫鼠螺发生趋势统计表
病虫名称
|
发生面积(万亩)
|
发生程度(级)
|
主要为害时段
|
主要发生区域
|
水稻纹枯病
|
150
|
4(5)
|
9/上~10/上
|
全市各地水稻种植区
|
稻瘟病
|
20
|
1(3)
|
8/中~10/中
|
感病品种种植区、历史发生区
|
水稻细菌条斑病
|
20
|
2(4)
|
9/上~10/上
|
感病品种种植区、历史发生区
|
水稻白叶枯病
|
15
|
2(3)
|
9/上~10/上
|
感病品种种植区、历史发生区
|
稻曲病
|
4.5
|
2
|
9/下-10/中
|
全市各地稻区
|
三化螟
|
3
|
1(2)
|
8/中~10/上
|
全市各地稻区
|
二化螟
|
3.5
|
1(2)
|
8/中~10/上
|
全市各地稻区
|
稻飞虱
|
150
|
4(5)
|
9/上~10/下
|
全市各地稻区
|
稻纵卷叶螟
|
80
|
2(3)
|
9/上~9/下
|
全市各地稻区
|
福寿螺
|
47
|
2(3)
|
8/上~8/中
|
全市各地
|
鼠害
|
68
|
2(3)
|
9/上~10/中
|
全市各地
|
玉米纹枯病
|
1
|
2(3)
|
8/上~9/下
|
玉米种植区
|
玉米蚜
|
2.9
|
2(3)
|
8/上~10/上
|
玉米种植区
|
玉米螟
|
0.8
|
2(3)
|
8/下~9/下
|
玉米种植区
|
甘蔗螟虫
|
3
|
2(3)
|
7/上~10/下
|
甘蔗种植区
|
甘蔗绵蚜
|
2.5
|
2(3)
|
9/上~10/上
|
甘蔗种植区
|
甘蔗蓟马
|
2.5
|
2(3)
|
7/上~10/上
|
甘蔗种植区
|
果实蝇
|
3
|
3(4)
|
8~10月
|
番石榴、杨桃、大青枣、沙田柚等种植区
|
柑桔炭疽病
|
1
|
2
|
7/上~10/中
|
柑桔种植区
|
柑桔红蜘蛛
|
2.2
|
2(3)
|
7/上~10/中
|
柑桔种植区
|
柑桔潜叶蛾
|
1.2
|
2(3)
|
7/上~10/中
|
柑桔种植区
|
柑桔锈壁虱
|
3
|
2(3)
|
7/上~10/中
|
柑桔种植区
|
柑桔蚧类
|
0.7
|
2
|
7/上~10/中
|
柑桔种植区
|
荔枝蝽蟓
|
5.5
|
1(3)
|
7/上~7/下
|
荔枝种植区
|
龙眼角颊木虱
|
4
|
2
|
9~11月
|
龙眼种植区
|
沙田柚黑斑病
|
2
|
2(3)
|
8~9月
|
容县
|
瓜类疫病
|
1
|
2(3)
|
9~10月
|
玉州、福绵、博白等瓜类种植区
|
白菜霜霉病
|
1
|
2(3)
|
8~9月
|
全市各地
|
白菜软腐病
|
0.6
|
2(3)
|
9/下~12/中
|
全市各地
|
番茄疫病
|
0.35
|
1(2)
|
9~11月
|
全市各地
|
黄曲条跳甲
|
7.6
|
3(4)
|
9~11月
|
全市各地
|
黄守瓜
|
0.1
|
1(2)
|
8~9月
|
全市各地
|
菜蚜
|
6.5
|
2(3)
|
10/上~11/下
|
全市各地
|
小菜蛾
|
5.2
|
2(3)
|
10~12月
|
全市各地
|
菜青虫
|
3.6
|
2(3)
|
10~12月
|
全市各地
|
美洲斑潜蝇
|
3
|
2(3)
|
8~12月
|
全市各地
|
斜纹夜蛾
|
7
|
3
|
8~10月
|
全市各地
|
4、蔬菜病虫预计总体为中等程度发生,基本与去年相似。主要病虫有疫病、蔓枯病、白粉病、霜霉病、炭疽病、枯萎病、病毒病、软腐病、斜纹夜蛾、豆荚螟、美洲斑潜叶蝇、瓜绢螟、白粉虱、瓜蓟马、黄曲条跳甲、蚜虫、小菜蛾、菜青虫、瓜实蝇、螨类等。
二、预测主要依据
1、病虫源基数 (1)稻飞虱 早稻加权平均残虫量为235头/百丛,比上年同期175头/百丛增加34.3%,下半年虫源仍以外地迁入为主。(2)稻纵卷叶螟 早稻加权平均残虫量9.7头/百丛,比上年同期10头/百丛减少3.1%,下半年虫源仍以外地迁入为主。(3)钻蛀性螟虫 早稻残留虫源较少。(4)稻瘟病 早稻有发生,田间残存有一定量的病源。(5)水稻纹枯病 早稻发生面积大,田间普遍残留大量菌源。(6)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早稻历史发生区有发生,个别田块发生严重,残留一定菌源。
2、品种布局 种植结构多样化,晚稻品种繁多且杂乱,品种抗病性参差不齐,部分区域种植高感病品种,同一品种多年连续种植,导致品种抗性下降,利于各种病虫繁殖侵入为害。
3、栽培管理 农膜和防虫网覆盖塑盘育秧不利于螟蛾产卵及稻瘿蚊等发生为害。部分农户习惯偏施氮肥,造成禾苗贪青徒长,有利于病虫发生。栽培管理粗放,植株长势差,易受病虫侵入为害。
4、气候条件 近段时间雨天较多,对秧田病虫发生和“两迁”害虫迁入较有利,8~9月份台风雨量较多,有利于稻飞虱、稻纵卷叶螟外地虫源迁入繁殖为害及细菌性条斑病、白叶枯病、纹枯病、稻瘟病等发生流行。晚稻后期雾露重、湿度大,有利穗颈瘟发生。